铜山被纳入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
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李晨 尚庆迎 潘松
金秋10月,硕果飘香。10月10日,由农业农村部、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评审结果公布,铜山区被纳入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,此次纳入的单位共100家,我省铜山、昆山、宜兴、盐都四地入选。这也是铜山区近年来“三农”领域继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、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、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、全国农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先进县等之后,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重要殊荣。
近年来,铜山区坚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形成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。科学编制《徐州市铜山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)》《徐州市铜山区“十四五”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》等,突出抓好产业发展,聚焦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关键领域,有力推进规划落实。制定出台《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《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》《农村产权制度实施方案》《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等配套政策55项,实现了乡村规划全覆盖,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,农业农村发展后劲显著增强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打造以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为主题的乡村产业体系,全区粮食、果蔬、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产能长期稳居省市前列,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区域领先,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和农村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,开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具备扎实的发展基础。
农业发展实现高质高效。铜山区以绿色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,筑牢现代农业发展筋骨,主要农业生产指标位居全国和江苏省前列。“两带四区”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优化稳步实施,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10.6亿元,同比增长4.4%;农、林、牧、渔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达4.4亿元,同比增长6.2%,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农、林、牧、渔及服务业产值结构为59.2:1.2:27.2:8.1:4.2,农业、畜牧业发展持续向好,占农业总产值的86.4%,农牧结合更加紧密。全区耕地面积135.1万亩,粮食、蔬菜和畜产品产量再创新高,分别达到83.1万吨、202万吨和6.45万吨,同比增长7.1%、6.4%和34.27%,确保全市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等农产品供应充足。2021年,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78元,增长11.5%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%。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.69:1缩小为1.65:1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,农民生活实现富裕富足。
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。统筹推进乡村道路、电讯、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开展农村“污水、垃圾、厕所”三大革命。完成村内道路户户通总里程5655公里、县道建设里程345.442公里、乡道953.334公里、村道514.208公里,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%、镇村公交配套道路双车道四级公路100%覆盖,镇村公交开通率100%,农村公路三类及以上桥梁比例达到96.3%,架起乡村振兴的“金桥” 。城乡供水和电讯一体化实现全覆盖,铺设供水管网269.86公里,与徐州主城区实现“同水源、同管网、同水质、同服务”。建成变电站36座,开通5G基站1538个,助力农业产业走上“智慧路”。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,创建140个示范村,完成1000余个自然村整治任务,农村“厕所革命”取得阶段性胜利,全国、省人居环境现场会先后在铜山召开,累计获批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。
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。在全省率先组建医疗事业集团,探索形成具有“铜山特色”的“1+2+X”四级医共体建设模式,建成4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、20家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和137家省示范村卫生室,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15个,异地就医实现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“一站式”结算,荣获全省基层卫生十强县(市、区)。实施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工程,完成12个镇级敬老院标准化改造提升,社会建设“十二大体系”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。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,创建张集中专、铜山中专省级专业群4个,省级实训基地5个,省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化考点8个,全面推行“1357”教育教学管理机制,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质量监测位居全省前列,职业学校本科对口升学率全市领先。
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。打造“六治六力”的善治高地,构建 “区、镇、村、网格党组织—党员中心户—党员—群众”组织网格架构,形成“镇(街道)党(工)委—村(社区)党组织—网格党支部(党小组)—党员中心户”的组织体系。全面实施“四个领办”党建工程,有76%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,2139名党员中心户、2000余名骨干党员推动完成公共事务、民生实事和“关键小事”近万件,形成立得住、叫得响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党建品牌。开展“全要素网格化”试点,把党支部(党小组)建在1085个综合网格上,打造“四能网格”,推广“四网三员五联动”镇域社会治理机制。探索“村(居)民小组自治”等“微自治”形式,建立“一村一顾问”法律顾问制度,实现法律顾问村(社区)全覆盖。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,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开展“铜山模范”“十星级文明户”“好媳妇好婆婆”等评选活动,评选出30名“江苏好人”、40名“徐州好人”先进典型。开展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,组建志愿者队伍达1907支,涵盖助残、助老、环保公益等多个领域,社会治理成效显著,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9.33%,2021年被授予“2017-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”称号,并再次夺得长安杯,是继2017年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和长安杯后,再次夺得平安建设领域的最高奖项。
此次创建期为2022年至2024年,为使创建取得优异成绩,铜山制订了科学严谨的创建方案,从思路目标、创建任务、重点工程、支持政策、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安排。力求通过两年努力,把铜山打造成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、淮海经济区乡村人才高地、全国汉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区、淮海经济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区、全国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先行区,“五大振兴”齐头并进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率先探索提高乡村振兴质量、体现都市城郊型特色、具有较高推广功能和示范价值的大城市郊区乡村振兴之路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